正在阅读:关于印发《诸城市粮食种植七个方面的改进技术意见》的通知
分享文章

微信扫一扫

参与评论
0
当前位置:首页 / 头条 / 生活指南 / 正文
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,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,仅管理员可见

关于印发《诸城市粮食种植七个方面的改进技术意见》的通知

转载 深度诸城网-大拿04-03 12:11 发布 IP属地:未知 来源:微信公众号 作者:深度诸城 2283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

关于印发《诸城市粮食种植七个方面的改进技术意见》的通知

各镇街区:

自2008年至2019年,我市用了十余年时间基本完成粮食种植“八改”(改套作为直播;改粗放人工播种为精量化机械播种;改秸秆还家为秸秆还田;小麦品种改大穗型为多穗型,玉米品种改平展型为紧凑型;改旋耕为深耕;小麦改五水为三水;改粗放型施肥为配方施肥;病虫害防治由“被动治”为“主动防”),粮食生产科技水平明显提高,连续七年(2008年~2014年)获“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”荣誉称号。当前,我市粮食生产规模化经营迅速发展,原有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粮食种植制度已经无法满足生产需要。做为全国粮食生产大县,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,满足粮食生产规模化经营发展需要,我市应率先示范开展粮食种植技术改革,积极推动粮食种植现代化发展。经我市农业科技人员的深入调查研究,总结提出了《诸城市粮食种植七个方面的改进技术意见》(简称:诸城粮食种植“七改”技术)。现将技术方案印发给你们,请参照执行,力争用3-5年时间推动全市粮食种植技术水平再上一个大的台阶。

诸城市农业农村局

2022年4月3日

诸城市粮食种植七个方面的改进技术意见

一、改进品种布局,筛选推广一批优质专用、特色粮食作物品种,推动粮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。

从我们国家中长期粮食供应和市场需求看,供给总量基本充足,但结构问题比较突出,部分优质专用、特色的粮食品种需求旺盛而供给不足。当前,我市粮食作物品种单一,普通小麦、普通玉米品种一家独大,其它品种面积很小。适当增加优质专用、特色品种的种植面积,有利于提高粮食种植效益,增加农民收入,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。我市生态条件适宜种植优质强筋和中筋小麦。要积极开展优质专用小麦(如面包专用、馒头专用、面条专用小麦等)、优质特色小麦(如富含蓝色花青色素的蓝小麦、高黄酮小麦、高叶黄素小麦、高抗性淀粉小麦等)和青贮专用玉米、特色鲜食玉米品种的引进、筛选与推广种植。优质专用、特色的粮食品种需要专种专收,适合规模化经营,要鼓励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、家庭农场等规模化生产经营者积极发展优质专用、特色粮食品种种植,在专种专收的基础上,开拓发展专用面食加工和营销,搭车预制菜产业发展,逐步培育优质面包、馒头、面条等面食品牌,提升粮食产业附加值。

二、改进茬口安排,合理分配光热资源。

通过改进茬口安排,将更多的光热资源分配给夏玉米,有利于充分发挥玉米(C4植物)增产潜力,在保证小麦不减产的情况下实现夏玉米明显增产。要大力推广玉米适当晚收增粒重、小麦适当晚播防旺长技术,和小麦腊熟后期抢收获、夏玉米抢茬直播技术。我市小麦适宜播期由10月4日~10月9日调整为10月9日~10月15日,既能形成冬前小麦壮苗,又可以让夏玉米收获期延后5-10天。

三、改进播种技术方法,提高光热资源利用效率。

我市属于黄淮海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作两区,光热资源紧缺,一季有余,两季不足。同时生产上却存在明显的浪费现象,进一步影响了粮食产量和品质的提高。光热资源浪费现象突出表现在播种、出苗和前后茬种植规格相冲突三个环节。原有的播种技术环节多、要求细、效率低、播种时间长,播种后疏于管理,出苗时间长。要大力推广应用小麦“减垄增地”技术,改起埂整畦播种为平播,减少播种环节,提高土地利用率;大力推广滴灌或微喷蒙头水技术,改造墒播种为播后滴灌或微喷浇蒙头水,可以明显加快出苗,提高出苗整齐度。大力推广应用小麦深翻+立旋播种技术,前茬夏玉米收获后马上选用带辅犁的深翻犁进行深翻作业,深翻后可以马上选用立旋双镇压小麦精量播种机进行立旋播种。

我市小麦玉米的种植规格没有统一的规划与指导,前后茬规格不一致影响了夏玉米播种效率与质量。要大力推行统一标准化的种植规格(见图1),小麦三行一组,组内等行距播种,平均行距15 cm,组间行距30 cm。夏玉米等行距播种,平均行距60 cm,三行小麦一行玉米,玉米播种在小麦组间的宽行距,避免前后茬种植规格的冲突,有利于提高夏玉米播种质量,也有利于水肥一体化技术等现代化机械设备的统一应用。

图1冬小麦-夏玉米统一的种植规格图示

四、推广应用节水技术,改进灌溉方法,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。

水利是农业的命脉。近年来,工业、城乡居民生活用水竞争加剧,农业用水资源日益缩小,为节约集约利用有限的水利资源,扩大水浇面积,要大力推广应用滴灌、微喷灌、喷灌等节水技术,由人工浇水改为自动化浇水,由大水漫灌改为节水滴灌,由浇地改为浇根。近几年的实践证明,滴灌节水技术每亩可以节水30%-50%,节水效果明显,同时还具有轮灌时间短、省工省力、灌溉及时的优点。

在缺乏水资源的地块,要推广应用小麦晚播节水栽培技术和耐旱粮食品种,减少对水资源的依赖。

五、改进施肥技术方法,充分利用畜牧养殖业产生的有机肥资源,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,减少化肥用量。

近年来,我市粮食生产上施肥技术有了长足进步,但仍有较大的节肥空间。要大力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和水肥一体化技术,改水肥不耦合为水肥耦合,改一次性集中施肥为多次按需施肥。近几年的水肥一体化技术实践应用证明,水肥一体化技术可节肥30%以上。在培肥地力、保障稳产高产等方面,有机肥具有化肥等其它办法不可替代的作用。我市有丰富的有机肥资源,年产畜禽粪污300多万吨,平均每亩粮田3吨多。目前有机肥在粮食生产上的应用还没有得到农民群众的普遍认可。要借助绿色种养循环项目的实施,加大有机肥在粮食生产上的推广应用力度,开展每亩田用一吨有机肥行动,争取用3~5年的时间普及有机肥在规模化粮食生产上的应用。积极探索畜禽粪便直接入田的技术方法,减少生产环节,降低成本,扩大应用面积。

六、改进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法,加强非化学的技术手段,减少化学农药用量。

药剂拌种、化学除草、“一喷三防”和“一防双减”等化学防治措施在粮食生产上已经普遍应用,化学防治的办法已经比较到位,但非化学“防”的办法还比较弱。我们要充分认识化学手段的局限性,大力推广应用农业、物理、生物等技术措施。推广秸秆深埋还田,改隔年深翻为年年深翻,减轻了病虫草害的发生基数;积极引进中国农大、山东省科学院等高等科研院校的生物技术,推广应用木霉菌、枯草芽孢杆菌等有益复合微生物拌种技术,利用微生物的拮抗、竞生和免疫诱导等作用,抑制病害的发生;推广应用玉米不同品种混播增抗技术,利用不同玉米品种之间的抗逆性的差异,构建互补增抗群体,提高群体的抗逆、抗病虫害能力;推广种植紫穗槐等绿篱小灌木,以控制空闲地的杂草发生与传播。推广秸秆深埋还田后,地头地边、沟渠两边等空闲地是杂草种子的重要来源地。

七、改革农业装备,大力推广应用复合、智能化农机设备,提升作业效率,降低劳动强度。

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粮食规模化种植为大型农业装备提供了舞台,大型复合、智能农业装备促进了粮食规模化发展。要大力推广应用新型联合收获机、高离地植保机、无人植保机、大型复合型播种设备和北斗导航、多普勒智能变量施肥和变量植保技术等。

来源:绿色龙乡

点击展开全文
已有0人点赞

0条评论

 
承诺遵守文明发帖,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/300

专题

查看更多
返回顶端